腰桿直不起來時
就彎下去吧
像麥穗一樣
勇敢地
向成熟低頭
--選自向明詩集《閒秋》<眾生合十>.秀威出版
向明(一九二八-)一九四五年十七歲入貴陽中央防空學校習通信,一九四九年隨軍隊來台。一九五一年二十三歲開始發表詩創作。一九五三年入中華文藝函授學校詩歌班,結識時任班主任的當時詩壇領導性詩人覃子豪,覃子豪成立「藍星詩社」,向明成為藍星詩社成員。一九八五年主編《藍星詩季刊》至一九九二年無財源停刊為止。
向明的詩多取材自日常生活周邊的感覺與識見,詩寫生活情趣,偶有感嘆或諷刺,唯詩如其人一樣都溫和,故有「詩壇儒者」譽稱。其詩語言明朗清澈,唯因貫用機智手法,進行異物或異事的聯接,也因此能在平實中生發詩趣與詩味,自成一風格。向明已出版詩集、詩話、童詩、散文近二十本,另主編一詩選。
向明為虔誠的佛教徒,每晨都誦《心經》。「眾生合十」為佛家語。「眾生」指人們,人們因「妄想心」、「分別心」、「執著心」而生六大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邪見,輪轉六道,致招來生生死死的循環生滅不斷,因此便失「自性」。將這佛學觀念置之於當代時空,有諸多哲學家便指出東方的佛學與西方的存在主義哲學有著契合之處,如我國國際知名哲學、佛教學者傅偉勳(一九三三-一九九六,新竹人)、鄭金德(嘉義人)在其佛學論著裡都給予專章論述。
科技化、現代化給世人更多便利與享受,但也分別給予一些人貪婪、執迷,焦慮及另一些人不滿、憎恨、衝突等等困境,一直無法解脫的重複著。無生命的金錢與物資的「取得」,成了鞏固人的存在與安全的保障。因名利的追逐執著,從而也把身體與心靈視為「物」一樣的擁有,結果對「人」 的思考與感覺便亳無興趣、厭煩的加以疏離。因此、人的生生死死異化為一種「物」的消費、與消費後成了廢棄物的再生產的「物」的循環,如此何來「人」的存在。
「合十」為向佛合掌禮敬,此一動作也用於一般人打招呼。「合十」向佛合掌禮敬,還有一深層義,「十指」代表人的「妄想心」的多種欲念心想,「雙掌合十」就是把那多種欲念心想抓緊收拾,進而清淨定靜。
向明之〈眾生合十〉一輯詩共有十首,是在引領讀者眾生把「妄想心」止住,把雜念減除,以獲得清淨心。因篇幅所限,本文僅讀其第一首。
「腰桿直不起來時/就彎下去吧/像麥穗一樣/勇敢地/向成熟低頭」,這具體化了的影像,招喚出我腦中記憶體裡儲存所曾無數次看過的台灣、日本的老農,腰桿近乎九十度彎下直不起來的影像,那是為了養家糊口,為了養活天生我身我家的盡責感恩勞動,那不是貪婪「妄想心」的報應,而是甘心領受的折磨。但把這影像做為喻體,比對於設方想計追逐累積名利,復而晚間耽溺於酒色享樂或交際等等的無飢困的各色人影像,那就把執迷、貪婪的 「妄想心」 完全浮現。因此向明企望〈眾生合十〉把「妄想心」、「分別心」、「執著心」放下放空,不要勉力逾越人的本質本性,以致人與人、人與自然間能和諧相處,沒有鬥智與鬥力;國與國之間能和平並存,沒有爭奪與戰爭。「腰桿直不起來時/就彎下去吧」,那才謂之自然與成熟,「像麥穗一樣/勇敢地/向成熟低頭」。
傅偉勳倡議「創造的詮釋學」來重讀哲學家與佛經、論的文本,這「閱讀」概念,似乎可以與中國古文論「詩無達詁」,即謂詩是多義的,與讀者接受美學所說的,詩意因閱讀者接受的功能而有別,可以相通。而本文即是佛學知識近乎無的筆者,對〈眾生合十〉的一種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