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兩岸關係唯妙變化,「亦友亦敵」,有合作也有競爭。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台灣正在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中國大陸也掀起「孫文熱」,大肆介紹辛亥革命。但孫中山畢生最大革命理念的三民主義,中國大陸卻不敢全面介紹,出現了「矛盾景象」。
《朝日新聞》昨天介紹中國大陸的「孫文熱」,特別提到這個「奇妙現象」。《朝日新聞》表示,中國大陸今年各地都舉行辛亥革命一百年紀念活動,特別是武昌起義革命勝地,花費三點三億人民幣(約新台幣十五點七億元)建一座「辛亥革命館」,國家領導人胡錦濤也將於十月九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紀念典禮,並發表重要演說。這些現象,早年根本不可能發生,現在愈來愈多,為的是團結訴求,最大目的當然是要製造統一氣氛。
追求和平是普世價值,兩岸正面發展是人民所樂見,更受國際肯定。因此,對兩岸愈來愈多「相似點」,例如「尊孔」、「孫文熱」,都是促進兩岸關係的正向發展。
但孔子、孫中山的思想主張都是民主法治,因此,每當學者、專家、媒體一提到「尊孔」、「孫文熱」,都不忘提醒中國大陸要往民主法治邁進。
民主也許不是十全十美,法治也未必符合每人要求,但卻是舉世的主流價值。民主不是一蹴可及,法治也要經過歷練,甚至要千年百年才有成熟的結果。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經濟、建設都有傲人成果,尤其財力在國際「數一數二」,人民的財富與生活水平更大幅提升。「衣食足而知榮辱」,人民富裕後,對民主的期望是必然,也殷切。而中國大陸一些新領導人或政壇「明日之星」也有此領會,正是邁向民主法治的大好時機,主事者應往前看,不要辜負民眾期盼與世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