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陳昱臻大樹報導】佛館培訓班二十七日邀請前麗緻管理顧問公司副總裁、高雄餐旅大學教授蘇國垚,教導「如何在多元文化的地球村、面對來自世界各地多元文化的人,呈現最精采的佛陀紀念館?」「在導覽過程中遇到自我意識形態強、或自認博學多聞的客人來踢館,該如何應對狀況?」的服務態度。
「是被『要求』好,還是『追求』好」,蘇國垚提到,比如運動習慣,為了「追求」健康,而願意早起,若是被「要求」運動,則無法持之以恆。
「你們是自己『追求』還是被『要求』來到佛陀紀念館服務?」蘇國垚表示,若被要求,工作起來就會提不起勁,如果是追求,對工作會充滿幹勁。「勿忘初衷!」保有服務的熱忱,則能過著有意義的充實生活,才能忘情的樂在工作。
蘇國垚強調,在佛館工作是「款待」事業,不是「服務」事業。「我們要做更高一階的『款待』。」以「款待」的精神、態度,接待前來佛館的客人,用笑臉迎人,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打破陌生的隔閡,在短暫時間建立關係。沒有天生的導覽人員及服務人員,只有喜歡工作、喜歡佛光山、喜歡服務大眾,在工作中肯定自己、獲得成就。
「態度很重要,沒有好態度,再好的技巧也沒用!」蘇國垚表示,服務業是貼心的行業,眼神、舉動是否真誠,客人都可以感受得到,有內涵和賓至如歸的態度,就能讓人讚不絕口,才能有好的口碑。
「快樂的員工面對任何人都會微笑,enjoy工作的每一天、每一分鐘、每一秒,」蘇國垚說,如果我們找到目標,知道我們在做的是有意義的事,人就會快樂,這樣衷心樂在工作的人,人生價值就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