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輔會人員在明池造林順便造園,以枯木、巨石等原始材料就地整理,闢築步道,還在一處三面臨空的懸崖上建築了一座檜木小亭。
經國先生和退輔會的老兵們一一握手後,沿著山中小路爬上懸崖,探訪那座深山小亭,亭上懸有一小小木匾,題著「慈亭」兩字。對照於慈湖,想必此亭之築建與經國先生有關。
慈亭本身建得優雅,而且位居斷崖,浮雲山嵐在眼前飄逸,崖下前方山林就是國父百年紀念林,更遠處則是群山環抱。大約十數年後我曾再赴斯亭,此時台灣政局物換星移,慈亭也坍塌一半,形同廢墟,令人不勝唏噓。幸好又過幾年再訪,慈亭原址被改建成一大一小兩座相連的亭子,據說寓意蔣氏父子親情相伴,現在這一帶已被闢成風景區,人人都可直上慈亭了。
那天我們在亭上流連了好一番時間,經國先生精神大好,還主動拉了大家一塊合照,我們三個記者臨時充當了這一群當時台灣最具影響力人物的攝影師之外,也輪著和他個別拍了照。
沿著狹窄的山徑下山,我還是貪心的忽前忽後朝他猛拍,忽然間他停步了,凝視著遠方,然後指引我看,只見遠方青山翠林間,一面鮮紅的國旗迎風招展,他說:你看,國旗多美啊!你們怎麼不拍呢?你把它拍下來吧!
平時只覺稀鬆平常的一面國旗,此刻看來,果真美極了,剎那間我幾乎忘了此刻正在執行採訪任務。
下得山來,一行在路旁一個簡陋小亭小坐,這地方大約是桃園和宜蘭兩縣交界處,經國先生依然意興大發,告訴桃園、宜蘭兩位縣長:就在這裡蓋一座「桃蘭亭」如何?桃園、宜蘭本是姐妹之縣啊。
後來我再訪明池,果真看到路旁建有一座桃蘭亭,靜靜佇立路旁,為行經北橫公路的行旅訪客提供舒適小憩之所。
離開明池,續朝東行,我們繼續在塵土飛揚的北橫道上苦追,追到了棲蘭苗圃,那兒也有一座老蔣總統的招待所,他們一行人在裡頭用過午餐便上了車,我們原想再追下去,可惜他們的車隊朝著一個名叫土場的地方前進,到了土場,我們都傻了眼,那兒竟然停了一架直升機,經國先生登上直升機走了,留下呆呆愣在那兒的我們。
一場長程採訪,在此不得不告一段落,我們沿著北宜公路直奔台北,各回自己的公司和報社去發稿,台視、中視是當時三家電視台之二,另一台華視獨漏了這一趟採訪,而我則是平面媒體唯一全程跟訪者,算得上是平面媒體的獨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