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你我他】 狄仁傑續李唐一脈

苗方 |2011.09.27
1077觀看次
字級

狄仁傑(西元六三○年~七○○年)字懷英,號德英,為唐代并州(今山西太原)狄村人,出生於官宦之家。高祖狄湛,隨宇文泰西走咸陽;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時期的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而他是唐武周時的著名宰相,剛正廉明,執法不阿,以身護法。

狄仁傑早年通過明經科考試及第,出任汴州判佐。唐高宗儀鳳年間(六七六年至六七九年),狄仁傑升任大理寺丞,某年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在此任內,狄仁傑通曉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為他的政治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武則天垂拱二年(六八六年),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當時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注意妥善處理與各族往來的關係,深得人心,人們還為他立生祠。天授二年(六九三年),被任命為地官(戶部)侍郎兼宰相職,但同年又被武承嗣勾結酷吏誣告謀反,被貶為彭澤令。直至神功元年(六九七年),才被武則天召回朝中,恢復了宰相職務,成為輔佐女皇治理國家大政的左右手。

他先後舉薦了張柬之、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幹練的官員,皆為唐朝中興之臣,朝中政風為之一變。有人對他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成語「桃李滿天下」由此而來)狄仁傑謙虛地說:「舉賢為國,非為私也。」狄仁傑甚至敢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立唐嗣,使李唐得以維繫。

縱觀狄仁傑的一生,可以「宦海浮沉」來形容。但他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為國貢獻卓著。武則天對他也很敬重,稱他為「國老」。

聖歷三年(七○○年),狄仁傑病故,朝野凄慟,女皇哭泣「朝堂空也」,常念:「老天為什麼這麼早就奪走我的國老啊!」 贈文昌右丞,諡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