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十二年國教學生的學習品質,教育部將對國一新生「診斷性評量」,並針對學習落後的國一生,實施強制性的補救教學。
這項政策雖立意甚佳,卻容易衍生問題,值得慎思。首先,學生會學習落後,很多是因該具備的先備基礎不足。
換言之,可能在國小階段就已跟不上了,尤其是數學與英語科,歷來研究都呈M型趨勢,顯示學習落後的學生在這兩個科目,很早就出現落差,倘若不正本清源,在國小階段就尋求解決之道,等上了國中才強制補救教學,恐怕為時晚矣。
其次,補救教學的時間預定在寒暑假,但現在的國中在寒暑假,原本就安排有輔導課程,屆時輔導課程與補救教學的時間如何區隔,是一大問題;況且,接受過強制補救教學後,若有學生再測驗的成績仍未達精熟標準,教育部並沒有說明要如何處理,難道是要睜隻眼閉隻眼,讓這些學生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周全的政策必須經過深思熟慮,目前十二年國教的諸多政策,似乎皆稱不上完善,更沒有配套措施,希望教育部縝密制定政策,不要讓孩子成為白老鼠。
李學(嘉義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