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金融危機陰影漸濃,經濟衰退之聲漸起,國際貨幣基金(IMF)勢必負擔重任,但IMF如果要散財伸援,口袋夠不夠深?中國和美國看法南轅北轍。
華府認為IMF彈藥充裕,北京說IMF不足以面對歐元區債務危機。
IMF決策機構「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二十四日檢討IMF的財務狀況,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逐漸展開,IMF會員國的融資需求已大幅增加,但IMF的金融資源可能不足以因應危機造成的潛在需求。
美國的看法正好相反。一位美國官員說,「IMF資源足夠」。他指出,IMF在二○一○年十一月通過協議,將會員國繳納的基金(即配額)提高了一倍。
但是,那項配額改革必須經過足夠數目的成員國會批准,才能生效。IMF有一百八十七個會員國,需要的數目是一百一十三個,而迄今只有四十國的國會通過。IMF在美國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共和黨籍國會議員向來反對IMF之類國際組織。
此時IMF有六千三百億美元可用,扣掉已經承諾要給希臘等國的融資,以及IMF本身必須儲備的緩衝額,IMF未來十二個月有三千八百三十億美元可以出借。
IMF總裁克莉絲丁‧拉嘉德說,這可能不夠。她說:「IMF的公信力,以及行動奏效的能力,取決於它能不能因應最壞的情況。我們將近四千億美元的放款能力今天看來寬綽,和脆弱國家的可能需求相比,卻黯然失色。」拉嘉德今年七月上任以來,不斷大聲疾呼應該加深IMF的荷包。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康乃爾大學教授普拉沙德指出,IMF阻擋西班牙、義大利等歐洲主要經濟體危機升高的能力「有限」,而且目前先進經濟體的經濟和政治氣候也不利IMF增加資源。
只有日本很快響應,已準備提高認捐,財務大臣安住淳表示,應該考慮提升IMF的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