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將至,又上演老農津貼加碼,國民黨同意民進黨版本的老農津貼案(提高一千元)逕付二讀,進入一個月協商期,農委會也會在一個月內提出修法版本。
老農津貼被當成選舉籌碼,已不是第一次,不斷加碼就能照顧老農,又合乎社會公平正義嗎?為何朝野不視農村人口外移,導致農業後繼無人,及產銷管道失衡,常使農民陷於物賤傷農窘境的結構性問題?也就是說,若不制定因應農村人口空洞化與高齡化,及強化產銷的政策,不論政府如何收購公糧、大量購買水果,甚至朝野逐年加碼老農津貼,都無法改善農民的困境。
更重要的是,立院制定老農津貼暫行條例後,國民兩黨每逢選舉就加碼,忽略有拖垮國家財政的隱憂,報載老農津貼每加碼一千元,政府一年將多支出八十二億四千萬元,加上其他農業補貼,更高達八百五十七億元,將造成政府財政沉重負擔。
此外,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僅三到六千元,敬老福利津貼也只有三千元,當朝野不斷加碼老農津貼,只會擴大老年福利不公平,恐引發其他老人反彈。
不斷為老農津貼加碼,不僅無助改善老農生計,還占用有限的預算,農業政策必須大刀闊斧改革,目前不少民間團體為農業尋找出路,如結合農產品與設計、行銷貼近消費面,深獲市場好評與認同,也為老農找到另一個春天。
這種方式農委會應作為參考,制定農業回春政策,不該在老農津貼作文章,否則不僅害慘農民,更加重全民負擔。
吳庸(嘉義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