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與日本簽訂台日投資協議,是台灣另一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重要動作;這是我國與日本自一九七二年斷交後最重要協議,台日企業除了推動彼此交流,也可以共同開發大陸市場,各方都能獲利。
日本是我國的最大進口國,對台直接投資超過一百億美元。簽署投資協議,日本選擇自台灣進入大陸市場,就是看上我們與大陸簽署ECFA後,早收清單裡,執行了降稅與免稅的期程,能提供更優惠的貿易機會。
有立委質疑政府過度吹噓ECFA,說一年半前政府聲稱ECFA是萬靈丹,他擔心是一場災難。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政府沒有說簽ECFA就百毒不侵,但沒有ECFA,今天面臨嚴峻的國際經濟局勢,情況可能會更壞。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說,去年海外投資成長百分之三十二,是因很多國家看到台灣有了ECFA,知道台灣是最好的策略結盟夥伴。
對台日簽署投資協議,民進黨發布標題為「馬總統說日本看中ECFA好處」、「馬總統倒果為因」的新聞,指稱日本憂慮台灣經濟過度傾中,希望藉由簽訂投資協議拉住台灣。
這種說法似是而非。台日投資協議是台灣和日本雙方的關係,日本考量的當然是自身的經貿利益,和第三者有何關聯?只是與台灣簽署投資協議,如何能拉住台灣「過度往大陸傾斜」?顯然有違國際經濟常識。而日本為何要憂慮兩岸經濟關係改善?為何不是利用台灣的優勢條件前往大陸?
依民進黨所稱,馬總統表示「因」是ECFA的好處,「果」是台日投資協議,民進黨批評這是倒果為因,就表示他們認為台日投資協議才是「因」,ECFA為「果」。但台日投資協議在ECFA之後簽署,怎麼台日投資協議會變成「因」?總統大選在即,台日簽署投資協議,對爭取連任的馬英九具有加分作用。民進黨的邏輯不通,用意應是在貶低台日投資協議的重要性,是一種選舉策略的操作。
民進黨認為,台日雙方投資障礙本來就很低,我們的經濟產業結構跟日本有非常好的整合,日本也曾是投資台灣最大的國家,因此簽訂台日投資協議對雙方都有利,而如「最惠國待遇」等項目,實際上早已在做,「此次投資協議只是『明文化』而已。」
台日投資協議包括投資促進、投資保障、投資自由化三大部分,投資自由化又包括「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首度納入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內容,是一項具有突破性、實質性的協議;並非只是明文化而已。
台日投資協議可說是「超WTO」的,等於已完成FTA最困難的貿易自由化協定,這也是因為兩岸關係緩和,日本政府才敢跨出這一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