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指南大革命,全球營養界討論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美國六月最新出爐的「新版飲食指南」。
你還在煩惱各種食物的理想攝取量嗎?端著四色標示餐盤打菜準沒錯。
前陣子的塑化劑風暴席捲全台,從喝的運動飲料、茶,到吃的果醬、零嘴,甚至營養補給品的膠囊、錠劑,食物如何被製造出來?放了哪些添加物?不想讓飲食謀殺健康,台灣民眾開始回頭擁抱沒有人工添加物的天然食物,但一天三餐飲食中,到底該攝取幾大類食物才夠、理想攝取量是多少?又是一個大問題。
美新版飲食指南
「我的盤餐」上桌
美國聯邦法律規定,每五年就得更新一次飲食指南,美國農業部(USDA)這一次端出的「我的餐盤(My Plate)」,不但請來第一家庭當代言人,更把自一九九二年開始使用的「飲食金字塔(Food Pyramid)」送入歷史。
「我們或許沒有很多時間搞懂飲食營養資訊,但一定有時間看看我們孩子的餐盤,只要它看起來像這個新版的標示,有很多蔬菜水果,那就對了!」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說出眾多父母的心聲,簡單明瞭正是新版飲食指南的最大特徵。
紅綠橘紫藍
5色餐盤添滿健康
有別於依據各種食物理想的攝取量,由最多到最少往上堆疊的飲食金字塔,「我的盤餐」改以五種不同色彩的餐盤,來代表水果、蔬菜、榖類、蛋白質和乳製品。不僅僅提供資訊,更進一步想要從行動面積極地改變人的飲食習慣。
「我的盤餐」分成四個區塊,以不同顏色代表不同食物分類,包括紅色的水果、綠色的蔬菜、橘色的穀類以及紫色的蛋白質,盤子外還有一個藍色圓圈代表乳製品。
美國農業部強調「我的盤餐」擁有一個簡單易懂的設計,清楚標示出哪些飲食構成健康的一餐,不論是自己買菜開火、買便當或是吃自助餐,「我的盤餐」都能幫助民眾輕鬆選出營養豐富的一餐,只要湊滿五個區塊就好。
攝取比例一目了然
熱量控管要均衡
改版前後,以前「肉和豆類」的部分,在「我的盤餐」中現在以「蛋白質」統稱取代,且不再強調肉才是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也可以是魚類、貝類、雞肉、蛋、豆類和堅果類,且蛋白質應該不超過飲食份量的四分之一;「我的盤餐」也移除了「油脂類」,理由是這個類別最常讓民眾感到困惑,誤以為一定要額外去攝取油脂。
美國農業部強調,「我的盤餐」最大特色在於視覺化的健康飲食比例,盯著標示,很容易就可以了解蔬菜(綠色)和水果(紅色)的比例必須占飲食的一半,其他依序才是穀類(橙色)、蛋白質(紫色)以及乳製品(藍色)。
「我的盤餐」還附帶了幾個飲食指南要點:
1.熱量控管方面,建議民眾可以享用食物,但要避免分量大的食物,以平衡熱量。
2.增加蔬菜、水果的分量,要占餐盤的一半;穀類食物至少有一半需是全穀類。
3.藍色代表的是乳製品,建議喝脫脂或低脂的牛奶。
4.減少攝取鈉的含量。尤其麵包、湯品、冷凍食品等,要注意選擇含量較低者。
5.多喝水,少喝含糖的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