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秋涼發威,一向戲稱「看天吃飯」的各地急診室已經待命,準備應付可能爆發的老幼病患潮,署立台北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蔡卓城表示,按往年臨床經驗統計,入秋首波氣溫下降的三至五天後,是老人幼童掛急診的高峰期,心血管和呼吸道病號推估將增加二至三成,提醒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幼童早晚做好保暖措施。
最近民眾出門一定感覺到早晚天氣涼颼颼,根據中央氣象局預報,這波東北季風影響會持續到周六,之後天氣才會逐漸恢復穩定,但若家有老人幼童,這二天可不能掉以輕心。
蔡卓城警告,氣溫下降後的三至五天,才是氣喘、心臟病好發的高峰期,因為一冷一熱間,最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引發感冒、過敏和氣喘等呼吸道急症,心血管收縮劇烈也會導致心臟病發作。
尤其,近來一陣晴一陣雨的溼冷天氣形態,比起乾冷,更是急診醫師眼中的危險訊號,往年經驗,若氣溫陡降又遇下雨,急診至少增加三成病患。
蔡卓城表示,過去幾天急診已出現不少小朋友,因感冒、流鼻涕、咳嗽不止而就醫,天雨視線不佳,年輕人摩托車事故也不少。他建議,秋冬自保之道,老人家清晨出門運動或散步前,最好先喝杯溫開水,補充水分,隨身多帶件薄外套,流汗後一定要馬上擦乾身體,避免感冒。
小朋友部分,秋冬也是輪狀病毒好發時期,病毒活躍,飯前廁後一定勤洗手防護,醫師同時提醒,近來許多颱風過台灣而不入,雖然雨不多,但造成溼度上升,家中塵等過敏原容易大量孳生,提高氣喘機率,家長也要勤打掃,控制室內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