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濱海地區最近連著出現兩條新馬路,乍看路面寬敞,還設有單車道,兩旁也各種了成排的行道樹,讓人感受到新馬路新氣象,大有歐美先進國家道路模樣,但是仔細一看,還是差了一大截。
差在哪?差在築路單位偏好水泥,不喜歡綠地,雖然只差這一點點,在這珍愛地球的聲音響徹國際的時代,還是「差很大」。
這兩條道路都是東西向銜接台15省道和台61快速道路的重要道路,一在大園航空客運園區北端,一在觀音工業區草漯端入口一帶。台15和61平行一路由北到南,想必和這兩條新道路同樣性質的聯絡道路,還會一直建設下去,筆者提醒路政單位,要學人家本事,別只學半套。
新道路在汽車道和人行道、自行車道之間,都留設了安全島,並種行道樹,但安全島上種樹以外的地方,卻沒有種植草皮,而是包覆厚厚水泥,這就太煞風景了。
走在美國、加拿大的城市鄉村,最舒服的是汽車道和人行(自行車)道分開,人行道高於汽車道約二十公分,車子開不上來,所以讓人走得很安心;而沿著人行道一路還有長長的草地和綠樹相伴,更讓人覺得神清氣爽,而且也大量增加了「會呼吸的地表」。
草地能吸納雨水,吐出氧氣,千百倍優於水泥地,路政官員為何偏愛花錢又不環保的水泥地,真是教人不解。其實台灣的各項建設甚至制度,大都有類似的「取經取一半」現象,值得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