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少數豪宅工地,為了營造高檔氣氛和都市森林的綠化牆,近年來似乎成了時尚,加上地方政府的鼓勵,也成了顯學。
其實工地綠化牆用意,除了美觀外,還有吸納塵土、吸熱,及降低空汙的功能,但在五分鐘熱度和只求表面工夫下,相信不少民眾會發現,反成了生態殺手和路權障礙。
因為常見的綠化牆,是建設公司或得到政府標案廠商,向專門生產的業者購買的櫃式綠化牆,裡面是小小盆塑膠盆栽,置入塑膠架內,然後依外牆大小拼裝。
但很多花草因沒有照顧,不到數周就枯死,盆內土壤成飛沙,工地人員猛灑水,卻造成人行道積水溼滑,行人若不小心就會狼狽滑倒。
還有工地沒照顧盆栽,由於地方政府有補助,枯死後就買新的,形成浪費,更糟糕的是,施工結束盆栽都成了垃圾。
各級政府鼓勵、補助綠化牆,另一頭卻製造大量花苗死亡,若仍樂此不疲,可能不到數年,枯死在工地綠化牆的花草,比花博的花草還多,豈非生態和環保教育的大反諷嗎?這種只重外觀的綠化,不該停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