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根據內政部公布民國九十九年度各地方總生育率,去年全台灣總生育率零點八九五,亮起人口衰退紅燈,政府因此祭出一波波樂婚、願生、能養的措施。各鄉鎮總生育率數據也顯示,偏鄉不一定生育率低,原住民鄉鎮除了屏東縣霧台鄉,通通都高於一,非農工作人口比例愈高的地區,生育率反而低迷。
內政部表示,總生育率為十五到四十九歲育齡婦女的各年齡層生育率加總,台灣九十九年度總生育率為零點八九五,再依據經建會定義,總生育率被詮釋為平均一位婦女終其一生將生育多少孩子,因此,零點八九五這個數字,不但遠低於維持穩定人口結構的替代水準二點一,顯示人口衰退的警訊。
根據統計,原住民鄉鎮的總生育率普遍高於一,高於全台灣總生育率,宜蘭縣大同鄉、桃園縣復興鄉和新竹縣尖石鄉還超過二,全都高於人口結構穩定的替代水準二點一,在原住民鄉鎮當中,只有屏東縣霧台鄉低於一,但仍舊高過台灣總生育率零點八九五。
根據內政部統計,五都總生育率全都低於或等於全台灣總生育率,台南市是五都當中最低的,總生育率為零點七七五,新北市瑞芳區是全國總生育率最低的鄉鎮,僅有零點三九。
面對低迷生育率,政府推出一波波樂婚、願生、能養政策,除了推出百萬徵求生育標語票選活動,還推出零到二歲育兒津貼、機關聯誼、修正所得稅法增訂幼兒特別扣除額等,一百零一年度也持續編列經費預算,財政部也配合實行補貼政策鼓勵生育。
內政部長江宜樺日前表示,老年化是危機,但少子化也是困境,投注經費是希望孩子增加,編列預算絕對沒有重幼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