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長當醫生,食物特別嗎?生活習慣有規範嗎?生病的時候又怎麼處理?劉博仁說,自己的廚藝多半發揮在早餐,晨起寫過書法後,以專業為兒女準備豐富營養,在豆漿與牛奶中加入營養素,「兒子才念國中,已超過一百八十公分。」他說來有點得意,妻子好像突然想起什麼來說,「也是呀,前兩天餐桌上出現兩個荷包蛋,我還奇怪咧,進步到會煎蛋了!」
說得劉博仁有點不服氣,「喂,煎蛋那麼簡單,當然會……。」事實上,有能幹又認真的妻子做全職主婦,學習機會不知不覺被剝奪了。
在他看來,「營養素可以治病!」這是領略老祖宗所說的「醫食同源」及西方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所透露出的健康哲學,他把它用在家庭健康管理上,太太輕度氣喘因此法調養體質兩個月後,未曾發作過。套句魔術師劉謙常用的話:「到了見證奇蹟的時候。」
疾病,不一定得靠「藥」來醫。中國醫藥學院董事長陳立夫先生曾說:「救人的方法愈多愈好。」這也是劉博仁的想法。他曾在岳父身頸部感染時,親自進開刀房做手術,回想起來,都還有點汗流浹背的。「壓力超大的,我的手居然在抖,以前從沒有發生過這種情形。」病房外,妻子的姊妹流著眼淚焦急等待,盼著醫生女婿的成功好消息!
家有醫生,救人的方法愈多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