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濱城」,顧名思議,也就是「水邊的城市」。濱城又有兩種。一種是濱江之城,如萬縣、宜昌、岳陽、黃石、九江、安慶、蕪湖、南通,當然也包括重慶、武漢、南京、上海;另一種是濱海之城,如大連、煙台、青島、連雲港、寧波、溫州、廈門、汕頭、湛江、北海、三亞。
這些城市,不是港灣、口岸,就是門戶、要塞,或二者都是。
這就使得這些城市差不多都兼有吞吐攻守之功能。戰時是前線,平時是前沿,總是「得風氣之先」。所以,一旦實行改革開放,首先活躍起來的,也往往是它們。它們是中國城市中得天獨厚的寵兒。
水邊的城市也多半美麗。俗云:「嬌不嬌,看吊橋;美不美,看秀水。」近水之人,往往更有愛美之心;濱水之城,也往往更加風姿綽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是一種氣象;「鷺江唱歌唱亮了漁火,南海唱歌唱落了繁星」,是另一種風韻。
美麗的風景總是令人嚮往的,這些城市也就因此而名揚天下。事實上,它們也都是旅遊勝地,是度假和休閒的好去處。在這裡,我們能得到最開闊的視野,呼吸最潔淨的空氣,享受最美好時刻,體驗最放鬆的心情。因為這裡沒有什麼遮掩,只有陽光、沙灘、海浪,只有永遠蔚藍的大海和永遠蔚藍的天空。
這當然要感謝江海。海,有容乃大;江,奔流不息。所以濱城往往也是商埠。商埠也有兩種。
一種是老牌的,如廣州、寧波、揚州,早在唐代就是對外開埠的三大口岸;泉州則是曾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的世界貿易大港。此外,如「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夢」的蘇州,曾與湖北漢口鎮、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並稱為「四大名鎮」的佛山,也都是。這些城市,往往是南北樞紐所在,水陸輻轃之地,自然車馬紛至,舟楫絡經,販夫奔走,商賈雲集。
另一種則是近代以來開埠的都市,如上海、香港。它們純粹是出於一種商業的需要而建設發展起來的。所以剛一「上市」,就迅速地壓倒和蓋過了那些「老字號」(也許只有廣州還勉強可以與之抗衡),成為中國城市中的佼佼者。
如果說,古都是「城」,那麼,商埠就更是「市」。沒有哪個城市比廣州、上海和香港更像一個大市場了。
這些城市,差不多都主要是由金融機構、商務中心、星級飯店、摩天大樓,由寫字樓、拍賣行,由時裝店、精品屋、咖啡館、海鮮城,由霓虹燈、連鎖店,由一家家銀行、公司、商場,由數不清的契約、債務、談判,由做不完的生意和講不完的價錢來構成的。
因此,走進這些城市,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商業氣息。這些城市好玩的地方不多,卻有著永遠逛不完的街和買不完的東西。
只要你有錢,在這裡幾乎什麼都能夠買得到,包括最新潮的商品和最周到的服務;如果錢不多,那也不要緊。因為它們也提供廉價的商品和服務。作為標準的商埠,這裡的商品和服務從來就是多層次和全方位的。每個人都能在這裡心甘情願地掏空自己的腰包,然後滿載而歸。
看來,人文薈萃的古都和生機勃勃的商埠,可能是中國城市中風格迴異,但又同時最具魅力的一族。在這兩級之間,其他類型的城市都表現出不同的風姿而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