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投保協議進入最後關鍵期,經濟部談判團隊八日至九日在北京與對岸談判,但雙方對調解機制是否具有強制性分歧未解,知情人士低調表示還在努力中,但月底不見得能簽得成。
據指出,兩岸最大爭執點仍是在「個人與政府之間」的糾紛處理,陸方不願引入正式的第三方仲裁單位,因此兩岸擬將糾紛處理機制由「仲裁」退縮成「協調」方式。相關官員指出,仲裁具法律強制力,但協調則無,對台商面臨土地、廠方遭到地方政府徵收等糾紛時,完全沒有保障。
知情人士表示,對台灣而言,若無法建立國際仲裁機制,也必須建立具有強制力的協調機制;協調單位可委託中華民國仲裁協會、北京仲裁委員會、香港或新加坡等相關機制。
政府將在今天台商中秋節聯誼座談時與台商交換意見,若台商不接受,則投保協議簽署的機率將趨渺茫,屆時七次江陳會是否召開,或是召開後僅簽署一項核安協議,則待兩岸高層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