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華開發工業銀行文教基金會首創「薪傳一百×課輔一百」獎助計畫,每年以五百萬元贊助一百位優秀的清寒大學生,並鼓勵獲獎助的大學生貢獻一百小時,投入弱勢學童的課後輔導工作,至今嘉惠上千名中輟生及弱勢資源班學童,已成為近年學校輔導室積極爭取的「課輔義工老師」。
台北市教育局駐區學校社工的王秋玉老師指出,為使部分就學不穩定、社福需求較高的孩子,獲得社會資源協助,台北市區的學校社工,主動協助學校和資源班學生,引介社會資源。而中華開發工業銀行文教基金會提出的「薪傳一百×課輔一百」是她承接各種文教公益案中,最具創意且最能深達校園「資源班」孩童,「直接又正中紅心」的獎助計畫。
王秋玉指出,小學的課輔對象,主要是以中輟生復學、學習緩慢或家庭資源不足的弱勢家庭孩童為直接輔導對象,其中有極高比重來自單親家庭,家長多背負家庭重擔無暇陪伴,這些「資源班」孩童最欠缺的是課輔義工的陪伴和關懷。
「薪傳一百×課輔一百」獎助計畫讓這些「義工老師」從教學中培養信心和教學經驗,更以過來人的經驗,提供中輟生及學習力不佳的小孩正面思考,小朋友得以在義工老師的陪伴下,找回學習樂趣和目標。
經由「母雞帶小雞」的課後輔導過程,這些大學生也學習到自我成長,達到「一百×一百的同步升級」,加上這些義工信守承諾、負責任,成了目前各學校輔導室爭相引介的「好幫手」。
如原就讀勤益科技大學的古同學,本身曾經偏差、迷惘過,讓他更能以同理心,協助小朋友學習成長,正因認真負責,獲得小朋友的喜愛,自己也因教學相長,順利考上成功大學電機研究所,良性互動讓校園內多了「關懷種子」,等待發芽、開花機會。
中華開發工業銀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表示,當初發想「薪傳一百×課輔一百」獎助計畫,除了希望為清寒的大學生減輕學費壓力外,更期待這些大學生開始培養關心社會、回饋社會的精神,讓「施」與「受」的關係循環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