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高雄市仁武國小附設幼稚園自創的「能源屋」,待上一、二分鐘就讓人感到熱氣騰騰,極度不適,小朋友透過切身體驗,領悟到自然環境正飽受地球暖化威脅,回家還會充當糾察隊,要求父母一起節能減碳。今年參加教育部教學卓越獎競賽即獲入圍,奪獎機會很高。
仁武國小附幼與工業區近在呎尺,汙染威脅如影隨形,促使學校格外正視能源教育,並發展為教學主軸。在師長合力推動下,仁武附幼可說是力行環保的學習天堂。
學校把能源教育導入生活,例如校園一隅即闢成菜田,由師生收集家裡的洗米水、雨水澆灌,學習珍惜水資源。老師也教孩子隨手關燈,再對照電費的數據變化,學習節能的重要。「教育,就是要培養小朋友帶得走的能力。」仁武國小校長黃淑珍說。
學校開發的「能源屋」,更直接把溫室效應具象化。教學組長張淑敏等教師以竹子編成球體,再敷上紙漿,最外層繪上五大洲,面臨糧荒的非洲就貼上通心粉、米粒傳達意象;3C產品氾濫的亞洲,以滑鼠電線象徵汙染與日俱增。能源屋頂頭還有隻哭泣的北極熊,表達對環境的憂心。
「大太陽下待在能源屋一、二分鐘,溫度約上升三度。」張淑敏表示,小朋友體驗後,對溫室效應就有概念,「再不控管環境,未來就會面臨這種生活。」
經過洗禮,仁武國小附幼的孩童都被培養成家庭環保小尖兵,黃淑珍說,像最近中秋節將屆,有些小朋友就主動拒絕烤肉,顯見環保概念。
有孩子曾天真地對老師說,節能減碳第一件事就是趕快寫功課,因為寫玩功課,關掉電燈,就能省電。張淑敏笑說,其實愛地球,也可以這麼簡單,這是從孩子身上學來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