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大陸科學家對南海可燃冰開採進行模擬研究,已獲得系列進展,預定二○二○年之前實現開採,最快二○三○年實現商業生產。
可燃冰就是天然氣水合物,是近二十年在海洋和凍土帶發現的新型潔淨能源,可以做為傳統能源如石油、煤炭等的替代品。大陸從二○○二年啟動對大陸海域可燃冰資源調查、研究。二○○七年,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鑽探取得最高飽和度達百分之四十八均勻分散狀可燃冰樣品,受到國際關注。
大陸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專家說,各國都在加強研究各種可燃冰開採技術,一旦技術成熟,規模化開發能使成本降低,就能進而實現商業化開發。
廣州能源研究所與美國勞倫斯伯克萊國家實驗室合作,針對中國大陸可燃冰藏進行新型開採井設計,建構開採模型,展開神狐海域水合物開採數值模擬研究。可燃冰勘探開發屬系統工程,涵蓋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流體動力學、熱力學、鑽探工程、地質實驗技術和海洋環境等多項學科技術。
科學家曾估算,世界上可燃冰總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兩倍。專家預估,二○二○至二○二五年,中國大陸將達到能源資源需求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