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一貫的思想,不外說明一切眾生,任何小善都可以成佛。《法華經》中,佛陀如何讓眾生能成就佛道呢?即是「一佛乘」的教說。但佛陀如何引導眾生進入佛道?即如經中所言:「開方便門,示真實相。」天台智顗大師對於「方便」,有三種解釋:
1.「方」是法,而「便」是用。因眾生的欲望所設,而非出於佛之真意的方便。
2.「方便」即是「門」,是通達、進入真實之門,故視為通於真實之門。因眾生被事物所執,無法了知真實之道,故佛陀示現善權方便,透過〈火宅喻〉、〈窮子喻〉,以引導眾生入真實之門。
3.祕妙方便:以「祕」解釋「方」,以「妙」解釋「便」;即用「妙」之方便,開「祕」之方。除妙法之外,沒有其它的法,所以此方便,才是真的祕密。
《法華經‧五百弟子授記品》的「衣珠喻」及〈安樂行品〉的「髻珠喻」,是《法華經》方便施設的祕妙法門(入真實門),此乃《法華經》本有的思想。
〈方便品〉可視為門中心思想,故理解「方便」義,是直接探索法華思想核心最重要之處。
《法華經》中,有言教真實、言教方便及身教真實、身教方便之別。
(一)言教真實與言教方便
1.言教真實
諸佛權實二智中,佛陀證悟諸法實相的妙理智慧,即是真實;從智慧所起的大慈悲,救度一切眾生的妙化智慧,即是「方便」。〈方便品〉中所說「言教的真實」,即舍利弗三次邀請、佛三次制止所言:「止,舍利弗!不須復說,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2.言教方便
佛陀如何引導眾生進入一佛乘?乃〈方便品〉所說:諸佛世尊出世世間的因緣,是欲令法界一切眾生獲得「開、示、悟、入」佛的知見,而達到佛境界(一佛乘)的大慈悲心。
依〈方便品〉經文揭示:佛於五濁惡世出世世間,對五濁眾生一一加以觀察,以方便力,將一佛乘分別說三乘。表明諸佛如來之根本目的,只教化菩薩,不知此真意的人,不是真正的佛弟子。(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