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時,寺裡設有祈福區給信眾抽法語,作為身心修學的參考。當時,我也抽了一張,上頭寫著「如何清淨」,其中有一點「為人內外一如」,讀來特別有感覺。
要做到內外一如實在很難,一樣米養百種人,尤其位居高位,或與人有利益糾葛時,不僅難分辨他人真偽,也容易失去純真。於是這張法語小卡就一直放在桌前,做為警醒。
日前友人和我抱怨:別人都說他只對動物特別有愛心,可是待人反倒沒耐心。但事實上,那是因為他覺得小動物真誠多了。動物比人真誠,這話值得思考。大陸語言學大師季羨林也曾寫過愛貓的理由:牠們(貓)天真無邪,率性而行;有吃搶吃,有喝搶喝;不說謊,不推諉。受罰捱打,一轉眼間,照偷不誤。同牠們一起,我心裡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樣,應對進退,謹小慎微,斟酌詞句,保持距離,感到異常彆扭。
想想與真性情的人為友時,是否也較為自在呢!然而,別以為求真,就是將脾氣、貪愛等赤裸呈現。因為沒有任何人是必須承受你的脾氣,接受你所有的缺點。
要想外在表現好,又不流於虛假油氣,要從內心的修養做起,內心如是,外在亦如是。就像藥師琉璃光如來內外光明,不靠外在打燈,而是由內顯發而出的清淨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