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花蓮縣首創「零元上學」,從這學期開始,縣內公立國中小學生上學免錢,真正做到「不分貧貴賤,有書大家念」,這項「公費」九年義務教育政策,值得在台灣教育史記上一筆。
國中小學的學雜費,對富裕家庭而言,不過一客牛排的錢,卻是貧困家庭的大負擔,尤其後山多是原住民家庭,多數靠打零工為主,生活困苦,花蓮縣府苦民所苦,減輕他們的負擔,令人激賞。
花蓮縣府為了籌措「零元上學」經費節流的策略,縮減公家機關的開支,舉凡用電、加班費、電話費等都撙節,連紙筆也限量使用,管控嚴格,和經營之神王永慶的作法類似,公務員都成了「省長」。
但有些縣市不以為然,認為經費預算是固定的,必須適當分配在每個科目,分食大餅的結果勢必挖東牆補西牆,排擠其他建設的支出,造成硬體設施不足,所以有人表示「看花蓮能撐多久」。
筆者對這種唱衰的說法,深深不以為然。
教育是百年大計,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教育永遠是最好的投資。而且不能期望僅是九年國民教育,就能讓下一代有美好前程。
此外,「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但如果是因家境貧困,導致立足點不平等,而影響未來競爭力,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各級政府應該伸出援手,讓他站在同一起跑點上。
再者,「苦不能苦孩子,窮不能窮教育」,能做多少是多少,花蓮不必在意一時毀譽,應設法使政策延續,總有一天會看到成果。
知識就是力量,國人應對花蓮縣為下一代著想的「零元上學」,給予鼓勵,莫再唱衰或以看好戲心態視之。
妙雲(嘉縣大林/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