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德國最大的太陽能模組製造商Solarworld表示,將關閉美國加州一座工廠與德國的部分生產線,希望藉精簡成本對抗有政府補貼做後盾的大陸製造商,此舉也反映太陽能產業當前的窘況。
總部設在波昂的Solarworld公司執行長阿斯貝克說,關廠的目的旨在提高效率與降低成本;大陸的激烈競爭已造成太陽能電池價格今年來重挫百分之四十二。
阿斯貝克說,要與接受政府補貼的中國廠競爭是不公平的,例如,保利協鑫控股公司二日獲得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合計達七億一千三百萬美元的兩筆貸款融資。
保利協鑫接受的補貼與Solarworld的緊縮計畫,適足以反映大陸將自家的製造商推向太陽能行業頂端的當前趨勢。阿斯貝克對彭博社說:「這不是自由市場或產品好壞的問題,關鍵在於誰能獲得最佳的政治保護。這甚至也不是產業的問題,根本就是一場戰爭。」
阿斯貝克說,保利協鑫接受的這類貸款,是中國政府的「直接補貼」,「這些傢伙幾乎可以免費弄到錢」。
保利協鑫是中國最大的多晶矽製造商,而多晶矽是生產太陽能電池的主要原料。該公司不願透露貸款的條件,也未答覆彭博社以電子郵件提出的相關查詢。但根據彭博社新能源財經的數據,大陸金融機構已對國內的太陽能公司提供多達三百四十四億美元的融資。
過去一個月來,已有三家美國太陽能公司關門大吉,德國的Solarworld與另兩家同業Q-Cells Se和Solon SE,則載浮載沈地掙扎求存。
紐約Maxim集團的分析師艾倫說,價格低迷與需求不振掀起太陽能電池產業的整併潮,體質較弱的公司不是倒閉就是遭到併購。很多歐洲與美國的太陽能產品製造商,都無法招架大陸的低價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