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當鐵匠的國父
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催生的馬薩里克博士(1850-1937),父親是一名
馬車夫,原希望他繼承車伕工作或當一名鐵匠,但在母親堅持下,幸運地走上求學之路。
馬薩里克自小目睹村民為搶食貴族所吃剩的殘羹而大打出手,便立志要改變這種不公平的社會現象,他期待有朝一日同胞能夠過得溫飽而且有尊嚴!也因此在布爾諾就讀中學時,常為了奧地利帝國對捷克民族的種種不平等待遇而與校方起衝突;後來在一位家教學生家長贊助下,遷往維也納就讀大學,也從此接觸到英、美等國的民主自由理念;後更因至德國萊比錫大學遊學,認識來自美國的夏洛蒂葛利歌小姐並結婚,1882年兩人返回捷克,擔任布拉格大學教授。
「捷克國家復興」運動風潮從十八世紀末期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初,由克拉馬什(1860-1937)所領導的「年輕捷克黨」,採積極手段爭取捷克的政治地位,馬薩里克也曾加入此組織,還當選了國會議員。
爭取國際認同
然實事求是的馬薩里克,對「年輕捷克黨」未能言行一致無法認同,1900年另行籌組了「捷克人民黨」,努力促使捷克和斯洛伐克人的合作,積極向奧地利帝國爭取平等,因此又被稱為「務實黨」。
1902年,馬薩里克受邀到美國講授捷克歷史文化,開始和美國的捷克僑界接觸並建立國際人脈。1914年6月奧國王儲遇刺而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再度陷入列強整合交戰與意識型態對立的緊張局面。當時已經65歲的馬薩里克流亡到瑞士,為捷克斯洛伐克獨立建國奔走於歐美列強之間,他的兩位學生貝內胥和雪帖法尼克則到處演說,協助他爭取國際支持!
他們的努力獲得了英、法等國知識分子的認同,紛紛在深具影響力的媒體《晨報》、《倫敦時報》等發表獨立建國文章。
1917年2月俄國推翻了帝制,馬薩里克冒險深入俄羅斯,成功說服釋放原在大戰期間被迫為奧匈帝國作戰而被俄羅斯俘虜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士兵,讓他們組成一支3500人的勁旅,他們並在烏克蘭代表協約國的軍隊參戰,擊潰了奧匈帝國軍隊!
積極準備獨立建國
獲得協約國認同後,馬薩里克繼續在烏克蘭整編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軍隊,也不斷演講鼓舞士氣,更重要的是規畫出捷克和斯洛伐克獨立建國的美好願景,因此子弟兵們都尊稱他為「馬薩里克老爹」!
1918年,初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同盟國陣營敗象已露,捷克各政黨組成了一個「國家委員會」,並和日內瓦的「捷克國家議會」祕密聯繫,以準備捷克斯洛伐克的獨立建國。馬薩里克則充分把握機會向美國政要宣傳建國理念,1918年9月3日美國正式承認「捷克國家議會」是一個與協約國並肩作戰的政府。馬薩里克即刻在華盛頓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布捷克斯洛伐克臨時政府成立。
10月戰敗國接受美國所提出的「14項和平原則」,10月28日布拉格「國家委員會」終於由奧匈帝國官員手中接過政權,他們推舉克拉馬什擔任總理掌管新政府的運作,並且火速打電報給馬薩里克:「您身為共和國的總統,必須馬上回國!」敦促他返國以承接總統大任,該日也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國慶日。
馬薩里克於該年12月21日返抵布拉格時,約50萬人興奮地擠在布拉格街道上等著迎接他們的建國之父──「馬薩里克老爹」。
捷克著名的畫家慕夏(1860-1939) 晚年創作二十幅巨作《斯拉夫史詩》,最後一幅以〈向斯拉夫致敬〉(最上圖)為標題,即是慶祝與紀念捷克斯洛伐克獨立建國成功。畫面正中央柔亮光線中少女們正歡迎著戰士們從戰場歸鄉,正上方一位雙臂高舉自由花環的年青男性代表捷克斯洛伐克這個新興國家。最後慕夏還不忘在最高遠處讓上帝的祝福降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