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穿著日本和服,說一口流利日語,來自各校的高中生昨天在教育部舉行的「第二外語成果發表會」展現亮眼的外語教學成果。除了大家熟悉的日語,也有法語、西班牙語、越語、德語,還有學生共組外語社,切磋口語能力;多元化的語言,讓校園如同聯合國。
教育部統計,九十九學年度修習第二外語的高中生總數達八萬九千多人,相較於九十學年度的三萬三千人,成長近三倍。不只人數倍增,語文也愈來愈多,日語、法語逐步擴及到西班牙語、德語;去年起,更有五所高中開設印尼語、越南語等東南亞語種,希望加深台灣學生對東南亞文化的認識。就連看似冷門的「拉丁文」也聲勢看漲,吸引不少有心從醫的高中生選修。
隨著第二外語在校園開花結果,也讓教育部愈加重視國際語言的推廣。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為深化第二外語的推動成效,教育部除以專款補助高中辦理第二外語選修課程與外語營活動外,也成立「第二外語學科中心及網站」,打造讓外語教師交流的平台,分享教材設計與教學經驗。
他表示,為讓第二外語教學成效從高中延續到大學,教育部九十七學年度起辦理「高中生預修大學第二外語課程專班」,由各大學院校開設第二外語的預修課程讓高中生選修,並邀大學教師加入教學團隊。只要學生修完四學分外語課程,就可參加大學預修課程,並進行語言檢測,拿到專班修習及格證書的學生,進入大學還可加分或抵學分。
中教司表示,專班開辦迄今,通過語言檢測的人數逐年攀升,通過率達九成,顯示第二外語學習風潮方興未艾。
張明文強調,國際交流日益密切,除了英語是共通語言外,日語、法語等第二外語也是遊走各國的溝通工具,更是開啟學生多元學習視野的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