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宣示土地按實價課稅及徵收「空地稅」,此舉似乎可讓那些「無立錐之地」的窮困族群,紓解了居住與土地正義等悶氣,但政策是否具可行性,不無疑問。
人民擁有土地,並非偷搶而來,有的是祖先胼手胝足所賺,有的是自己努力打拚而來,況且台灣的民主制度與藏富於民的「均富」經濟政策,使過去五十年經貿蓬勃發展,人民有錢買地,所以空地無罪。
因而要遏止土地投機炒作,及房地產飆漲,真正的目標應是那些擁有數十筆土地的企業與財團,對擁有多筆土地的民眾,則依個案逐一審視,莫將所有擁有空地者,無論坪數都趕盡殺絕。
要平息貧富不均、差距擴大的民怨,土地問題只是其中之一,與其徵空地稅,不如針對把「空地」多次移轉,所產生的高額獲利課稅,如徵收交易所得稅,才能真正遏止土地投機炒作,及房地產飆漲。
劉競明(桃縣龜山/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