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埔訊】新竹縣北埔鄉南埔村莊家祠堂有一百二十四年歷史,建物的梁柱全由一棵大樟樹做成,相當罕見,還有一段莊家前人「狀告土地公」的故事,如今成為地方文史特色。
莊家祠堂使用的梁柱,完全由一棵大樟樹幹所做成,南埔村長莊明增說,祖先在北埔南坑山區發現一棵直徑約兩公尺的大樟樹,以兩頭水牛交換之後裁切,利用大雨來時,將樹幹沿著大坪溪流下,宗親在下游攔阻,用於興建祠堂。目前祠堂裡還保有一個當初大樟樹梢做成的「米楻」,直徑約一點三公尺,為莊家子孫津津樂道的話題。
莊明增表示,自己是來台第七代,第三代祖先在百餘年前某一天,於收取田租途中遇到綁匪,先人躲進一間土地公廟。沒多久,綁匪隨後追上,納悶不見人影,於是擲筊請問土地公,逃跑的人是否還在附近,結果得到一個聖筊,綁匪最後還是逮住人,後由莊家人籌措贖金將人贖回。
莊明增說,祖先被贖回後,認為土地公應保護好人才對,於是寫了一份訴狀到新竹市城隍廟向城隍爺告狀。未料事過一、二個月後,一場大風雨沖走土地公廟,地方鄉親認為是城隍爺處分失職的土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