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會議的舉行,對於病人和家屬之間意見的整合和情緒支持,醫療團隊和病人或家屬共同擬定出院計畫和善終準備,提供很好的決策平台,對於未來的照護方向和決策風險分擔,可因彼此之間良好的互動與溝通而各蒙其利,減少因誤解所造成的醫療糾紛。
末期生命的緩和醫療強調優質的生活品質,和同理性的互動溝通,家庭會議是很重要的溝通媒介,可以減少末期病人和家屬的不確定焦慮和即將面臨的死亡恐懼,進而改善病人和家屬照護的服務品質,為喪親者也提供很好的悲傷輔導。
某假日接到值班醫師打來的緊急電話,大意是剛入院不久的李先生突然意識不清、血壓下降,進入瀕死階段,李先生罹患末期肺癌,家人沒料到入院後第二天病情迅速惡化,大陸籍的太太在台灣已多年,但還未辦理台灣居留申請,直到他病情惡化,腫瘤科醫師宣告無法治癒後才提出申請。
在緊要關頭家屬拜託我們想盡辦法延長病人生命,甚至要求接人工呼吸器應急,一時之間造成醫療團隊決策上的困境,希望我出面協商,並做危機處理…
家庭會議透過不同意見溝通,彼此更能互相體諒,以同理心感受,形成共識解決問題。
我迅速到了李先生的病床旁探視,經過專業檢視,發現他已陷入深度昏迷,明顯邁入瀕死期,我心中有了主張。立刻召集其家人舉行家庭會議,大家七嘴八舌地說完希望延命的想法後,我扼要加以回應,最後共識是維持身體舒適和有尊嚴地走完生命歷程,不要進行氣管內插管和心臟按壓等復甦術,家人和親友含淚贊同。
經過緊急家庭會議後,值班醫師向我表達,他從中也學習很多溝通的要點和慈悲心,真正地關懷病人與家屬的需求,是我們的任務與使命,協助病人善終,才是最大的福報!
(作者為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主任 姚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