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上課點名,有個孩子沒來,一問才知道他跟著家人去工作。因為家境不好,只要有工作機會,他父親就會要他跟去做工,多掙點錢。
讀書有什麼用?不能賺錢還要花錢,不如做工賺錢比較實在;同學們倒羨慕起他既能幫家裡賺錢,也為自己賺零用錢花用。這次上課他來了,大家圍著他問,賺了多少錢?他得意的笑了。大家因此都在打聽哪裡有打工的機會,只要有機會,寧願不上學去賺錢。
後來我知道,這孩子沒來學校並非都去打工,好多次他拿打工當藉口,其實是去打混。這能全怪他嗎?是家人開了惡例,讓他學習斷斷續續,使他功課跟不上,就愈來愈不想上學,正好拿打工當打混的擋箭牌。
家人為了一點錢叫孩子不上學去打工,混淆孩子視聽,干擾學習進程,心態與認知逐漸偏離常軌,身影離學校愈遠。打工顯然已經破壞了學習紀律,讓孩子不知輕重,想上學就來,不想就編個理由,甚至於到後來連理由都不再需要,他幾乎已經忘了來學校是學求知、學做人,他或許已將學校當成混日子等畢業的驛站。
眼看這群孩子就要畢業,大家都在盤算著工作賺錢,心情愈來愈浮躁,行為愈顯乖張,曠課的機率增加,他們哪是真心為了工作與將來?他們只是沒把讀書當回事,又把老師的叮嚀當做耳邊風,這樣散漫的心態,真能苦下身段為工作打拚嗎?這樣缺乏紀律的行為,真的有工作時誰能擔保他會堅持多久?不會出包?又有哪個老闆敢任用我行我素、不知天高地厚的人?
繼續就學,課業雖然跟不上,只要痛改前非、用功學習,還能補救,最重要是發現自己的性向,學到一技之長,找出人生的出路;最糟糕的是,生活不正常或學習態度不改,不懂得自律自治,到了高中職一錯一過、屢錯屢犯,恐怕就難回頭了。
學習真的是連續性的進程,家長千萬不要因小失大,為了蠅頭小利急著把孩子拉出校園外,這樣只會誤了孩子的學習和心態,最後還可能誤了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