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中華民國百年至今,宗教始終扮演關鍵角色,在貧困階段,是老百姓苦悶的心靈依靠;在經濟起飛年代,是人
民道德提升的指標;每逢天災人禍,更是民眾安頓身心的依歸。二十三日將登場的「愛與和平宗教祈福大會」,不僅呈現台灣宗教共和共榮的盛況,慶典將進行一場音樂的和平祝禱,用「慈悲與愛」安頓人心的力量,為世界人民與環境祈福祝禱。
為了迎接宗教祈福大會,《人間福報》特別專訪國內各大宗教代表,闡釋其信仰對「愛與和平」的看法,並藉由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的特別時機,發表他們對台灣與世界的祝福與勉勵。
身處困境更能實踐愛
中國回教協會祕書長馬孝祺:「和平」是伊斯蘭教的本質,源於阿拉伯文音譯的「伊斯蘭」三字,其字面意義為歸順、服從、安寧與和平。而穆斯林對「愛」的解釋,則來自對真主安拉的信仰,也就是對真主完全的服從與信拜,並表現於自愛、進而愛人的實際行動中,從齋戒禮拜、做好事,甚至對他人面露微笑,都是愛的展現,尤其當世多所天災人禍,愈能彰顯對人類、對安拉的愛,誠如《古蘭經》所言:「你們是被選定而來的」,意指人愈是身處困難,愈能呈現對真主、對人、對世界愛的光環。
伊斯蘭是講求「愛的平衡」的宗教,透過理智與信仰的智慧,將愛置於中道,不極端也不軟弱、不過分亦非不足,如此能將愛的分寸拿捏得宜,和平自然就會到來。
今年八二三各宗教代表將齊聚佛陀紀念館為世界和平祈福,我認為,這是展現各宗教和平共榮的良性互動外,更是對愛的肯定,鼓勵眾人愛自己、愛別人、愛環境,並透過集合祈禱的力量,相信全知全能的安拉必能回應光明與和平。
寬恕才能獲得真和平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總主教洪山川:天主的本質就是愛,祂啟示了最深處的祕密:「天父本身就是愛的永遠交流」,在祂底下的所有人皆是兄弟姐妹,指引著人們以愛彼此寬恕、關懷、付出。主賜人們明白:「沒有寬恕就沒有正義,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唯有愛才能真正治癒我們及他人,也唯有透過寬恕,才能獲得真正的和平;而要做到寬恕就是建立宗教素養,就是需心懷沒有分別的博愛精神。
世界的和平與大同境界是不會從空而降的,而是需要人們付出代價,並由努力修煉而來的。我期待,人們日常養成禱告、感恩、寬恕、服務的習慣,不只關懷周遭所愛,更要心中有別人,且將每個人當作神般,把愛傳到社會上需要的角落,小從關心鄰人開始,由點而面而線,以「愛」串起世界的真、善、美、聖,廣傳溫馨的基督情懷,和平這個偉大的恩賜方會降臨。
道德倫理以愛為圭臬
中華天帝教總會理事樞機使者蔡光思:天帝教以生生不息,體天心之仁,親親仁民,仁民愛物為中心思想,奉行集合五教精蘊所創的「二十字真言」—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旨在開導人們先盡人道,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再修天道,積功累德,救世度人,進而修持身心性命妙道,達到世界和諧、太平的境界。
「二十字真言」字義看似皆為中華倫理道統,但字字皆不離愛,且任選一字切實奉行,其餘十九字自然貫通,尤其以「和」字排在最後,意義深遠。「和」,蘊含和順、和平、和合、和樂之意。小而言之,人類心裡感應不得其和,即生仇恨;人與人不和,即爭鬥興訟;社會秩序不得其和,即有變亂;國與國不得其和,即生戰爭,世界不得和平;科學與哲學不得其和,則真理難以追求。
因此,做人之道、立國之本、天地之基應以愛為互動,終能達到萬物和諧的境界。
愛是實質的奉獻行動
財團法人軒轅教大宗伯陳怡魁:愛,從漢字形上來分析,是手跟手相牽,象徵互相扶持、付出、照顧與包容;愛字中有一寶蓋,此乃待人處事的準則,若見他人遠離正道而行,要用雙手將其拉回,所以愛並非虛無飄渺的,而是實質的奉獻行動;人人心中有愛,這也是軒轅教基本的精神之一。
當今天災人禍不斷,人們可藉由祈福等宗教修行儀式降低心中貪念,不做違反自然界法則的事,災難自然減輕;軒轅教本著敬天愛人的理念,向來積極投入社會服務工作,包括冬令、貧苦救濟,以及辦理大學研究生獎學金等公益活動,藉由拋磚引玉的善行義舉,期帶動人們平日多做好事,彼此以愛快樂地共存,普及宗教濟世的精神,促進世界的和平大同。
讓慈悲思維從小扎根
中華佛寺協會祕書長林蓉芝:佛教以慈悲為懷,但慈悲不是世間有染汙的愛,而是淨化、昇華的愛,是無私而充滿智慧的服務濟助,是不求回報的布施奉獻,是成就對方的一種願心;慈悲集合了愛心、智慧、願力、布施,是菩薩見眾生的憂苦,以「覺有情」的慈悲願心,進而上求下化,拔苦與樂;有了慈悲的光明,人人即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世間就充滿著希望,和樂的淨土亦不遠矣。
今年喜逢建國百年,各個宗教蓬勃發展與彼此尊重共榮的景象,除了象徵台灣人民愛與和平的具體呈現外,也值得作為海內外各個宗教發展的指標。
我期待,政府單位能將宗教教育落實於校園,讓信仰中博愛、慈悲的思維從小扎根,並將台灣各宗教發展、交流的經驗廣為發揚與傳承,藉由宗教合作讓世人體會同體共生的和平意涵,散播歡喜融合到社會每個角落,進而促進社會祥和與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