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教育部將公布「加強輔導國民中小學教學正常化實施要點」,新學期開學後,各國中小不得在非上課時間小考、老師禁止拿參考書上課,不得指定參考書或測驗卷當學生作業,專任老師在校內外都不得從事補習,或到補習班兼課,校長、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經輔導仍未改進者,將會受到扣考績處分。
好熟悉的規定,但實施後成效會如何?教育部以實施要點要求各校落實教學正常化,其實多年前就有的規定,何以現在還要三令五申?我當學生時的痛苦,現在孩子還要面對,可見毫無成效。
儘管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建議,教育部對違反教學正常化的學校,應該重罰,例如校長、老師考績只能乙等或丙等,甚至比照性侵未通報可直接罰錢的罰則,才有嚇阻效果;家長團體的建議,雖然是很直接的處罰方式,或許可收效,但也質疑是否有人力查訪,如果沒有,學校還是會觀望,這是教學正常化喊了幾十年,難以收效的原因。
其次,教育部的用心雖值得肯定,可是不符實際,禁止非上課時間考試,表面上是要教學正常化,以減輕學生壓力,但實際上可能增加負擔,因為有許多學生擔心考試成績,常利用午休時間偷K書。
教學正常化最需要的是落實,要落實就必須改變觀念,家長、老師、學校和學生都要體認正常學習才是正確讀書方法,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蓮心(花蓮市/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