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破底 人才淨輸出 顯示薪水停滯前景不明困境 更是警訊 須檢討社經政策 別讓台灣盡輸
媒體昨天報導兩則新聞,都顯示了台灣的困境。一是,中研院發表「人才宣言」,稱台灣成為高階人才「淨輸出國」;二是,去年台灣生育率跌破「一」,降至零點八九五,為世界倒數第一。
兩則新聞不約而同指出影響台灣發展的關鍵。先說人才外流,據人力銀行調查報告,今年大學畢業生有八成想出國工作,除了薪水高,發展前景也是考量因素,這兩大原因正反映台灣薪水停滯、產業看不到前景的問題。
然而,發起「人才宣言」的學者與社會賢達的解決辦法,雖提出政府應通盤檢討教育、法規、環境與產業,並擬定對策,但具體的卻是放寬高階公務員與優秀學者教授的薪資限制。
拜託!高階文官與傑出學者的人數有多少?台灣就業市場的問題,難道只是公務員與學者薪水太低?中研院曾為了學者薪資太低,發表小學教師薪水比大學教授多的奇怪統計數字,又發表人才宣言要求加薪,難怪日前有學者投書媒體,批判學術界毫無知識分子的擔當。
而生育率低迷更與薪資普遍低、看不到前景有關。目前值生育年齡的青壯年,已承受低薪、過勞、非典型就業、高房價、高通膨、高物價、前景不明、國債增加、貧富差距擴大、高齡人口增加等貧窮化的困擾,除了薪水養不起孩子,也不相信孩子能獲得好的照顧,能靠教育或其他方法出人頭地,不被資本家(薪水低)或政府(國債)剝削,因此政府祭出獎勵生育政策有如空包彈。
有能力生孩子的人,只剩下白領中產精英或富裕階層,而他們把孩子養大後,多半也想送出國發展,使人才淨輸出,如此人口結構,怎能不令人憂心台灣的未來?
至於建國百年與龍年生子潮,不過是民間的一種人口調整機制,從過去生育人口統計來看,龍年一向是十二年間嬰兒最多的一年,蛇年因受惠龍年效應也會增加,但真正關鍵在馬年,通常馬年的生育率會大幅滑落,甚至低於虎年,也就是說,龍年效應讓民眾決定生孩子,所謂生育率會提高並非是創造出來的,而是透支未來。
不生與出走就某種程度而言,是人民無聲的抗議,政府須檢討社經政策,徹底改善就業環境、落實居住正義、不再放任企業剝削勞工、適度放寬移民政策、強化基礎建設與社會安全網、落實國土保育,並拉近貧富差距,讓人民覺得能安居樂業,否則人民看不到未來,生育率還會探底、人才還會出走,到時台灣恐盡輸。
雲樵(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