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事雜誌《外交政策》評選出全球擁有「最惡劣國會」的國家和地區,台灣上榜,因為台灣立法院的肉搏戰,比議事活動更有名,政黨之間有如冤家,兩黨很難找到合作事例。
國會是民主政治重要的活動場所,台灣曾有「自由民主燈塔」之譽,《外交政策》的說法雖是羞辱,但並不冤枉,筆者喜短期旅遊,曾在南非、印度、澳洲、奧地利等國,看到電視播出台灣立法院或地方議會打架的新聞,令我又羞又氣。
從一九八八年,某立委跳上主席台,演出火爆動作後,二十餘年來,無論立法院或地方議會,議事程序鮮少進步,所謂民主殿堂只是立委、議員攻擊對手的戰場。
其實一九九五年,台灣立法院即曾以「立委鬥毆比戰爭更有政治效果」,獲得當年「搞笑諾貝爾」和平獎,表彰他們證明了互相拳打腳踢,使政客能比透過向其他國家發動戰爭,取得更多利益,但某些立委仍演出擲水杯、丟鞋子、扯頭髮、甩耳光、甚至「吃」文件的鬧劇,令人痛心,更讓台灣民主蒙羞。
五個月後立委改選,選民總該擦亮眼睛投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