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美國時事雜誌《外交政策》最近評選全球擁有「最惡劣國會」的國家地區,日本、台灣和比利時都上榜,台灣因是立法院的肉搏戰,比議事更有名而上榜;立法院長王金平對此表示,過去因審查政治高度對立的議案才引發衝突,其實立法院已三年多沒發生衝突了。
不過,《外交政策》的評選重點不光只是打架而已,還包括「無能議會」,共同點是「荒謬的黨派主義」,並指出目前的美國國會就是,參眾兩院從七月起針對國債上限問題辯論,遲遲無法達成協議,差點倒債才勉強通過,引發美國信用評等被調降。
立法院除了不打架,是「有效能的議會」?難道沒有「荒謬的黨派之義」對立?王金平說,國會朝野最需要的是化解對立,一起思考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人民權益;可是,許多攸關民生的法案,因政黨意識形態不同,而無法理性討論,更因朝野對立而無法通過。
一名立委說,立法院上會期通過一百多項議案,如果說台灣的國會無能,美國也不遑多讓。
但是所謂通過了一百多項議案,很多是到了立法院會期快結束時,才「挑燈夜戰」匆匆通過,這樣草草了事,難道不是「無能議會」?拿美國來比,是自我安慰的「比下有餘」。
國會相對於縣市議會,有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負面示範。台中市府針對地下水汙染,到市議會專案報告,但開會不到二十分鐘,只剩不到半數議員在場,被迫流會,藍綠議員各自「氣憤鼓譟」、不滿議事效率太差,亂成一團。
在這「開會」的二十分鐘裡,還包括吃便當,結果演出一齣「開會時間比吃便當時間短」的戲碼,便當發下來,還沒吃完就散會,這樣荒唐的議事效率,可說是民主政治史的恥辱。
地下水汙染攸關汙染區上千上萬居民的飲水安全與健康,民代理應不分藍綠把關,監督市府找出汙染源,並確實改善,但人民看到的卻是黨派意氣之爭,令人失望。
立法院不也是經常如此嗎?除了沒有打架,台灣的國會與縣市議會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