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雞如提籃,任聽雞倒懸,
雞身苦掙扎,提者如不見,
提入廚房中,殺戮任他便,
遺屍登盤上,陳列稱盛宴。
——緣緣堂主詩
這是一幅有趣且值得人類省思的畫作。畫中高大的洋人和戴小盤帽的中國人,為人道主義做了不同的詮釋。清末人道主義思想流入中國,豐子愷非常先進地將其引入護生畫中。
人道主義是種重視人類價值的思想,人的價值有最基本的生命和生存狀況等。人道主義關注人的幸福,強調人類之間的互助和關愛。也主張重視與人類價值相對的神類、自然類或動物類。
西方的人道主義思想,起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是針對基督教教會統治社會的神道主義而形成的一種思潮,其核心是重視人的幸福,也延伸為扶助弱者的慈善精神。
而中國的人道主義思想,源遠流長,周朝已有「惟人,萬物之靈」、「天地之間,莫貴於人」,孟子「仁民愛物」及張載「民胞物與」更延伸為善待萬物的思想。
此畫名為「人道主義者」,卻一點也不人道,對肉食者做出指責。畫中的中國人做出「提雞如提籃,任聽雞倒懸,雞身苦掙扎,提者如不見,提入廚房中,殺戮任他便,遺屍登盤上,陳列稱盛宴。」的無人道行為,有違祖先諄諄教誨。
那模樣謙虛,讓雞站立在手上而沒有倒提著的洋人,對照之下是否較為人道呢?其實豐子愷也在諷刺老外說一套做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