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問卷--救助急難 更要普度眾生

 |2006.08.18
478觀看次
字級

問:農曆七月,各地不論是佛教的蒙山施食、瑜伽焰口,或民間的普度等,都是以超拔餓鬼道眾生為主。佛陀教導眾生要捨慳貪,為什麼不把普度的金額撥一部分幫助非洲苦難眾生、第三世界饑餓的兒童,再將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如此是否才能真正冥陽兩利?

福報禪師答:很多佛教或其他宗教的服務團體,及政府、民間的公益團體,都有常態的急難救助活動,不會因農曆七月傳統的普度或超度法會而中斷,救助範圍也不只是非洲苦難眾生及第三世界饑餓兒童。但佛教認為這還不夠,除了物質上、對有形眾生的救助,還要有心靈上、無形眾生的救助。

農曆七月的法會,一方面是傳統的慎終追遠,這部分實具有潛移默化的孝道思想;另一方面有比普度、施食更為解脫的終極意義,即使平時無法聽聞佛法的地獄眾生,藉著接受召請參加法會的機會聆聽佛法,種下日後脫離三惡道的因緣,這要比「施捨食物,不如教以一技之長」更具意義。192

《人生問卷》專欄是交流的天地,舉凡人生、生活、佛學的問題,歡迎讀者e-mail至mtn11@fgs.org.tw,或傳真(02)87871190詢問,福報禪師將和大家一同探訪人生的答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