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教育部為促使國中小教學正常,禁止藝能或體育課被借上考試科目,修改國民教育法,並研訂「加強輔導國中小教學正常化實施要點」草案,嚴禁利用下課或午休時間考試,學校或老師也不可要求學生統一購買參考書或測驗卷,家庭作業也不得為參考書或測驗卷內容。
教育部並提醒各縣市政府,督促國中小落實教學正常化,否則將扣減補助款,校長考績不得列甲等,也將不定期抽查學校,以要求學校「皮繃緊一點」。
教學正常化是應該的,因為透過正常教育可讓社會活化及進步,但在過程中卻因有太多舊觀念難以摒棄,使得教育無法正常化,甚至衍生諸多後遺症。
相信大家想到的是升學主義,的確,這個觀念一直影響台灣教育的方向,教育部即使三令五申要求教學正常化,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真正徹底執行的不多,違反規定者也很少受到譴責,更不必說懲處,也就是說,教育單位沒有從破除舊觀念著手,反而規定愈來愈細,還要不定期抽查,豈非諷刺?
教育應該是心態上的改革,而主事者的態度更是關鍵,如果政策及執行還是停留在舊方式,那麼現在許多教育的亂象及矛盾,根本無法突破,而所有相關的人都會是遙遙無期教育改革的白老鼠,教改更沒有成功的可能。
希望教育主事者能多接觸第一線的實際狀況,讓政策徹底執行,從大處著眼,而不是一再著墨規定,畢竟,紙上談兵是現在教育改革的最大盲點。 李坤隆(高雄市/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