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人間福報》趙怡先生的「人間百年筆陣--溫柔敦厚的台灣文化」,文中引述大陸學生心得報告,提到台灣生活細節中的文明友善,少有人在捷運大聲說話等,筆者深感汗顏,因為台灣真有陸生眼中如此美好?
我日前到故宮觀賞「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特展,看到不少陸客戴著耳機觀賞文物,展現「入境隨俗」,僅有少數陸客在大廳大聲講電話或聊天,但在工讀生提示「請輕聲細語」標語後自我克制。
反倒是「台灣同胞」的表現卻不文明,除了有觀光團導遊不租借導覽用麥克風與耳機,在展覽廳間大聲喧譁,甚至我在排隊觀賞黃公望的「富春山居」真跡時,兩名故宮職員若無旁人地放聲談俸點,與單位內的人事傾軋,完全不顧這是國際博物館,而其他職員也視若無睹,反映出台灣公家單位人員的心態,遠不如陸生所說的美好。
並非筆者刻意挑剔,而是我們的文明與教化在某個程度上已退化,「富而好禮」的境界並未隨經濟成長,而提升並普及,當大家一再訴求「品格教育」的重要,但品格與道德卻逐漸淪喪,這並非讓下一代多修幾個品格教育學分,或多上幾堂社會公民課程就能改善。
筆者認為,與其將這個問題推給社會競爭白熱化,或貧富差距擴大等經濟問題,甚至是不肖政客的錯誤示範,不如反求諸己檢討,為何我們眼裡只有陸客的不是,卻對「自己人」在公眾場所的不合宜舉動無動於衷,這會是對陸客的「台灣滋養」嗎?
其實「溫柔敦厚的台灣文化」,不如說是文化素質已提升的大陸人,對台灣的環境投射溫柔敦厚,這也是給予「台灣人」反躬自省的明鏡。 何瑋(苗栗市/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