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與人口集中五都 非都會區衰退 貧富兩極化 不利經濟 修正資源分配 均衡地方發展

內政部公布今年上半年人口遷徙及社會增加概況資料,顯示人口遷移有往五都與桃園的趨勢,台北市更因有「助你好孕」政策,連續四季呈現人口正成長。
或許人口增長的縣市首長,會以此作為政績,不過,筆者卻對人口往都會區遷移的現象憂心。
在五都升格前,曾有輿論指出,升格後因統籌分配款分配的方式對五都有利,資源將明顯朝五都集中,排擠其他縣市;如今五都人口出現遷入比遷出多,中南部與東部人口則遷出比遷入多,印證了這項說法。
台灣經濟發展的問題,一直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如今資源逐漸向五都靠攏,將進一步造成五都與非五都地區的貧富兩極化,加上人口集中,未來恐怕將嚴重衝擊經濟。
或許有些人抱持既然居住的縣市貧窮,社福制度不佳,就往富裕縣市遷移的心態,然而,除了人口已過度往北部與都會區集中,居住都會區的人競爭壓力大,非都會區與中南東部地區,也因人口不斷移出,深化了人口老化與少子化所帶來的經濟衰退、人口萎縮問題。
若再考慮到台灣主要糧食生產地區,多在中南東部與非都會區,非都會區人口淨移出趨勢不斷惡化,遲早會衝擊糧食供給問題;而且,非都會區財政面臨崩解,居民繳同樣的稅,卻只能當二等公民的不平等狀況,將進一步加深南北、都會與非都會區居民的裂痕。
此外,人口集中在大台北都會區,造成單一經濟體過於強大,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如四座核電廠有三座緊鄰大台北,萬一發生意外不是台灣能承受的。
均衡發展才能強化台灣經濟,從擁有龐大資源優勢的台北市,可以「助你好孕」等社福政策吸引其他縣市居民移入來看,這種方式根本無法解決台灣生育率低落的問題。
這有如台北市撒大錢辦花博,搶走其他縣市觀光人潮般,是劫貧濟富的錯誤資源分配,不過是買貧窮縣市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國家總體生育率還是低迷,但人口分布卻因錯誤的資源配置更惡化。
老實說,蕞爾台灣的行政區畫分,實在不需要太複雜,簡單分成北中南東及離島特別行政區,賦予同樣的行政地位,給與同樣的財政資源,並根據各地的特色與優勢發展產業,才能真正均衡地方發展、活絡景氣,使非都會區的人口留下來,也可因景氣活絡而提高生育率。 王興(台北市/行政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