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建構能資源鏈結 邁向生態工業區

蔣本基 |2011.08.05
691觀看次
字級

溫室氣體對生態環境之影響及其因果關係,雖然目前在科學探討上無法「完全定論」,但推動「節能減碳」已為國人所接受,視為「無悔策略」;建構能資源鏈結、邁向生態工業區,應為達成上述理念重要策略。

依據一九九六年美國白宮永續發展委員會(PCSD)的定義,生態工業區為經過規畫的交換物質及能源之產業系統,以尋求能源與原料使用之最小化、減廢並建立永續經營和社會關係。

一個彼此相互合作且與地方社區有效率分享資源(資訊、物質、水、能源、基礎設施及自然棲地)之企業體所形成之產業區。生態工業區在環境面之效益包括:汙染減量、資源循環、環境品質改善;在經濟面之效益包括: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提升企業形象;在社會面之效益包括:民眾參與程度、社區發展、公平正義。

為「建構能資源鏈結」、「邁向生態工業區」,政府未來宜積極推動之方案如下:

建置區域能源供應中心,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與效益:

應調查區域能源供需量、可供應範圍,規畫鏈結可行方案;推動高效燃燒技術、汽電共生系統、鍋爐裝置及廢熱回收技術,協助產業降低自身能源耗用與能源密集度;透過能源供應中心供應蒸汽、冰水、壓縮空汽、電力,降低設備裝置費用及營運成本,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動區域能源系統。

結合動脈與靜脈產業,提升能資源整合效益:

提供經濟誘因與技術輔導,將各工業區的動脈產業與環保科技園區的靜脈產業結合,提升能資源整合效益;既有工業區檢討容納「靜脈產業」進駐,並納入比照一般產業的優惠獎勵,提升產業廢棄物、廢熱的再利用效率,提高再利用價值。

建立工業區產業能資源互補及推動機制:

調查工業區內能資源使用量,建立資料庫,規畫不同產業能資源之互補性質;宣導執行成功案例關鍵因素,推廣能資源整合經驗至其他工業區。

加強工業區內外的合作機制,建置資源循環利用網絡:

新設工業園區時,集合能資源可相互整合的廠家,達到工業園區的能資源共享、廢棄物資源化、汙染降低與減廢;在既設工業區盡可能提供參與業者通路及規畫建置的最大協助;調查不同工業區的產業鏈結族群,篩選能資源鏈結對象,規畫提供不同的經濟誘因及獎勵措施,以促進鏈結聚落形成。

提供經濟誘因獎勵措施,形成資源循環鏈結聚落:

協助減碳效益卓著之能資源整合案例,積極取得實質碳權;成立碳交易平台,對能資源整合所獲得的碳減量,提供實質交易機會;加速推動再生能源多樣性及發電量,配套提出優惠補貼再生能源發電,逐步提高管制對象的能源效率標準,規範工業部門碳排放核配額度管理。

推廣標竿企業成功經驗,落實低碳循環經濟理念:

建置「能資源部門」,進行產品周期分析、能源耗用現況,研擬清潔生產、能耗控管策略及資源鏈結契機;協助「標竿企業」相關產品的碳揭露、碳足跡,推動企業間能資源鏈結平台,輔導企業進行碳減量技術。

建構「生態工業區」,同時需考量地方「低碳社區」、「綠色農村」及「永續城市」規畫,增加低碳能源天然氣及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宜由環境影響評估面向,考量設置地點之適當性及陽光、風能與水資源之充分性,並配合國土規畫使「低碳能源」天然氣及再生能源得到最適化之配置,使熱電共生環境與經濟效益最大化,並建立示範計畫予以推廣。

總而言之,「生態工業區」可由工業區內或區外由各類廠商所組成,如製造業、能源業、資源回收業等。各單位廠商以廢棄物及汙染減量為目標,有效地分享資源,如資訊、原物料、水、能源、公共建設及自然資源,提升環境、經濟及社會效益,以期達成永續發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