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長胡志強日前感嘆不少還不到六十歲的校長就提前退休,是國家的損失,這些人才在這麼重要的位子上,對教育與社會可發揮關鍵性的影響力時,然而卻「聰明」選擇離開。
當然,選擇也涉及個人生涯規畫,但校長的拔擢與養成,除了學經歷,更重要的是行政能力培養,現在學校經營重點在升學,如何提高升學率就成校長的首要考驗。
原本成績好的學生編在A段班,讓全校最好的科任老師教導,學校就會有好升學率,但教育部不准能力分班,可是常態分班會讓導師在班級經營上出現問題,因為有些孩子聽話用功很好帶,有些學生因個性、特殊身心障礙或家庭問題,成為不定時炸彈,必須隨時要處理或輔導,否則就會衍生大問題。
校園霸凌一再出現,就顯示班級經營出了問題,老師或校方處理不當,家長「干涉」,加重問題嚴重性,其實校園霸凌由來已久,解決重點在於校方態度與處理方式,然而為了升學,老師都忙著教學,管教與輔導的時間不多,所以能壓下來在校園內擺平最好。
而校長是最終善後者,除了要顧及升學率、要忙行政,還要處理大小問題與學生,校長本是要引導教學與培育下一代,如今卻變成了事事都得管的「管家婆」,管得好就罷了,管不好出了問題,後面就是沒完沒了,而且考績就會大打折扣,前途就「無亮」了。
少了成就感,事事都要擔責,評鑑一大堆,能真正與教師、學生教學相長的機會少得可憐,這樣的校園管理與經營,長久下來,鬥志全被磨光。
未來要實施十二年國教,但要如何做、怎麼落實還是未知數,可是第一屆十二年國教生即將入學,如何處理教學問題,已夠傷腦筋,偏偏教育部到現在還沒有具體作法與方向,校長該如何經營,一個頭兩個大。
試問,在這種情形下,有幾人會想幹校長,又有幾人不想「聰明」點,早些離開?太多的不確定性,很難留住這些教育行政的幹才,這是大問題,教育部不能等閒視之!
人言(台北市/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