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妮在參加英國女子高球公開賽時,不忘為十月的LPGA台灣錦標賽宣傳,昨天返國時說,世界排名前十的好手,約有八成會來台參賽。
LPGA台灣賽將是台灣難得一見的國際級高爾夫球賽事,而且屆時將會給政府與觀光業界一個新的震撼與挑戰,讓他們知道,會議或職業運動比賽型的觀光商機,並不亞於陸客自由行。
以LPGA台灣賽為例,將開放全世界前八十的選手參賽,這八十名選手的教練、防護員、經紀人、保全、家屬及朋友等,少則數人多則數十人,就等於八十個旅行團,而且還都是最高檔的團,要住最好的飯店,消費也一定是最頂級。
此外,還有報導LPGA的世界各大媒體的文字、攝影記者,及LPGA人員,贊助廠商員工等,算一算可能破千人,也就是說,一場國際級的大型比賽,可吸引上千名頂級商務客,假設一人停留五天、花費十萬元,一千人就是一億元,這還不包括跟隨的粉絲。
而這還只是一場LPGA比賽而已,如果全年到頭都有舉辦各項運動的世界級賽事,將替台灣觀光產業帶來前所未見的龐大商機,這也是從日本、南韓到中國為什麼搶辦奧運,日韓聯合辦世足賽,新加坡舉辦F1賽車的原因,不完全是這些國家熱愛運動而已,更是看見了龐大的觀光財。
當政府不斷地加碼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希望未來陸客可達每年五百萬人,卻還是循薄利多銷路線,靠量來衝高產值,但也怕過度低價促銷打亂市場,還訂出了每團每人每日最低消費金額下限(六十美元)的規定,可是不但人數不如預期,陸客每人每天的平均消費金額,還低於日本團,目標恐難達成。
試問,如果是頂尖商務觀光團,或是頂尖運動員參加國際賽事組成的觀光團,每人每日的消費金額會有多少?台灣要的是低階團體客,還是一擲千金的商務客?
政府盼望靠觀光來衝高內需經濟,固然立意良善且可取,但以台灣的面積與有限觀光資源,若無法創造高收益的旅遊商機,而是靠大量低階旅遊團,別說能創造的觀光產值不大,還可能因人數太多,把珍貴的觀光資源給玩垮了。
盼望十月的LPGA台灣賽能有龐大觀光效益,點醒政府相關部門,是到了挖掘台灣觀光藍海的時候了,應多花心思開拓如運動、醫療、血拚、美食、生態、人文或會議等高端觀光市場,以小本搏大利,不要再狂推殺價競爭、流血割喉戰的中低階的觀光團了。
可流(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