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款是稅金 呆帳政府吸收 欠債得由人民負擔 依國家財政 恐世代都要還款 下下策不可行
關於就學(助學)貸款保人的問題,前陣子曾引發討論,有人拋出意見說,有鑑於貸款人多屬社會弱勢,且擔保人為家長,萬一還不出來,對原本已是弱勢的家庭,經濟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日前對此表示,民進黨已於立法院提案修法,就學貸款改由政府當保證人,且學生若找工作遇到困難、收入不足時,便暫停還款。
筆者認為萬萬不可!首先,就學貸款是由教育部提撥專款,信用保證機制方式,委託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代辦,借貸給需要的學生,教育部及學校分擔八成貸款風險,也就是說專款是稅金,若借款人做保人,若貸款人還不出來,難道由借款人自行吸收?況且,政府的收入來源就是百姓,政府當保人不過是慷百姓之慨。
其次,目前究竟有多少學生還不出貸款,其中有多少比例真是清寒家庭,相信主管單位應該有統計數字,政府應該針對真正清寒的個案給與紓困(如減免利息、債務協商,展延還款年限,甚至全面減免償還),若全面改由政府擔任保人,將有人白搭便車,失去對貸款者應承擔責任的約束力。
第三、國民教育由政府做保人還說得過去,高教並非義務教育,沒經濟能力就不要念,等存夠錢或借到錢再念,政府沒必要也不應該當就學貸款保人,承擔償還責任。
第四、統計數字顯示,多半是社經地位處於中下的民眾子女,就讀學費較昂貴的私立大學,社經地位較高的家庭子女就讀公立大學,等於是政府將資源集中於富人,應修改公私立大學的補助款分配模式,從獨厚公立大學改為公私立大學統一按人頭給與補助(但要限制招生人數),扭轉不恰當的資源分配,就能壓低私立大學學費,從而減少就學貸款金額與人數。
第五、國內高教學費高的主因之一,是廣開大學使得教育補助款被稀釋,若想壓低學費或提高學生所獲得的補貼,就是大規模縮班減系,政府應對願意配合縮班減系的學校給予獎勵,除了學生數下滑,提高學生能分配到的補貼金額,就能減少就學貸款的金額,減少呆帳與無法償還問題外,且能以此因應少子化衝擊。
總之,由政府擔任保人是下下策,雖然這樣的構想能獲不少人的支持,但政府的欠債,遲早還是得由人民還,若政策延續,依國家目前財政,甚至世代都在還,也是一種債留子孫。
禹雋(台北市/教育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