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大幅報導明星藝人產下兔唇小孩,雖然當事人勇敢地挺身面對外界的好奇,但如何讓這起個案傳達正面的教化意義,是成熟的公民社會要誠實以對的。
產下先天缺陷的特殊兒,總是會給父母帶來身心煎熬,撇開當事人的明星光環,還給他們清靜生活和人身自由,理當是滿足一般民眾人性想像時,需要兼具的人文與社會關懷底線,特別是對無辜孩子的八卦窺視。
明星的公眾身分,的確會讓這件事增加能見度,但該探討還是在於,社會如何看待身障孩子,特別是除了凸顯悲天憫人的道德外,是否還隱含著其他的教化意義。
在當事者願意去面對殘酷事實,並抒發親子情懷的同時,旁觀的人應該要有更多的認知態度,藉此讓墜落凡間天使有「以身示愛」的意義,例如要如何將「兔唇─搬家犯禁」的風土習俗,轉換成對產婦更多的身心保護,特別是從受孕、懷胎過程及產後身心調適等的健康照顧管理。
其次,產生先天缺陷兒的風險難以避免,那就隱含如何能讓衛教、醫療、復健觀念及服務支持網絡有效運作。
此外,「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道理念,是否要訴諸另外籌設專屬基金會,這也有整體社會資源開發、聯結、運用及整合的問題。
因此,如何營造一個適宜身障小孩生長的友善環境,及社會對身障認知心態的突破轉化,是看待這起案例的根本思考。
畢竟,帶著有色眼光的社會性阻隔,只會讓身障兒的父母,更強化原有的自責、愧疚、怯懦與退縮情結,尤其是身障兒父母及家庭,還必須面對漫長的身心煎熬,因此,兼具慈悲與智慧的至愛,才是修補身心創傷的良方,而虔誠祝禱與精神支持,更是旁觀者要深刻自省的人文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