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健保局推行「牙周病統合治療」,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牙周病統合計畫研究小組召集人陳彥廷指出,這項計畫不只是替患者治療牙周病,更重要的目的,是指導患者學會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
針對符合計畫條件的牙周病患,第一步先了解病史、X光片檢查、解決腫脹等急性狀態,接下來不論做深部牙結石刮除、根面整平、根管治療等,都是要去除牙菌斑附著因子,在這些基礎治療進行完畢後,要指導患者口腔衛生習慣,評估時間約需四至八周,以便觀察改善的情形。
陳彥廷表示,患者所需療程次數因人而異,一至四次都可能,多數的牙周病患透過基礎治療階段,就能有滿意的治療效果,後續重點就是如何維持高標準的口腔清潔。
若基礎治療仍無法解決,醫師會評估是否進行牙周翻瓣手術,不過陳彥廷強調,施術的前提是患者有能力維持口腔清潔,因此檢測患者刷牙後剩餘的牙菌斑,不超過百分之二十者才建議進行手術,因為清理不乾淨,會導致手術失敗。
手術目的是為了更有效的清創、更確認破壞的型態,因此透過修牙根結構或旁邊的骨頭,營造一個更容易維持口腔衛生的環境,必要時進行牙周再生手術。經過這樣的積極治療後,後續還要進行牙周支持性治療,患者每半年或二至四個月應定期回診,除了做必要的維護治療,也要檢視牙菌斑控制情形。
有些患者的牙齒經評估無法保存,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會加以拔除,之後就必須做植牙,陳彥廷表示,植牙數量因人而異、自費價格不盡相同,這些植牙患者要先做好牙周的控制,否則牙周病會很快再度找上門。
牙周病統合治療中,健保給付項目包括盡接牙菌斑控制及口腔衛教、X光片、齲齒填補、咬合板製作、咬合調整、根管治療、拔牙。
自費的項目除了人工植牙手術,還包括牙周抗生素凝膠、牙周消炎凝膠、牙周組織引導再生手術、牙周去敏感治療、雷射手術,因美容目的而做的牙周整形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