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親子共廚、麵疙瘩派對」現場直擊,所需道具不過是一張餐桌、一個電磁爐、一個深口湯鍋、一包中筋麵粉,用一點點盬加開水調麵粉至「耳墜子的軟硬度」即可。一個大人帶領四位八歲以上的孩子正準備一起做。孩子們在七嘴八舌中,有一點小小的興奮。
暑假「落落長」,來個「親子共廚」,讓孩子們從小就學習手作,熱於親近食物,更能養成尊重食物、品味食物的良好飲食觀念。
中式的餐點學問很大,要教孩子進入中國食物的世界,簡單的麵食最方便入門。「水蛙.魯」餐廳負責人張舢舢說,傳統的麵疙瘩麵糊比較稀,用拉或甩的下鍋;但這堂親子共廚課裡,要讓孩子自己動手捏塑麵疙瘩。每個孩子分到一團麵之後,隨他們用捏、壓、揉、切的方式,作出他們想要的「疙瘩」,老師在旁適時提醒: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厚,因為下鍋後不易煮熟喔!
至於湯底,張舢舢老師說,如果有高湯最好,但一定要用清湯,可以搭配海帶、芹菜、冬菇等時令蔬菜,先煮開之後備用。等小朋友們都作好麵疙瘩了,叫他們去洗手,老師把湯鍋放至電磁爐上,煮至水滾了,就讓小朋友們把他們作的麵疙瘩放進鍋裡。提醒孩子們用輕放,不可以用丟的,以免被濺起的熱湯燙到。
老師叫孩子們注意觀察:麵疙瘩浮起來時,就表示煮熟了!這是煮麵食的基本常識喔!
通常所有參與製作的孩子們,都會爭相打撈「自己做的」那些麵疙瘩,而且胃口大開,連蔬菜和湯都吃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