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馬英九總統日前再度指出,原本一瓶一百八十元的米酒,現已調降為二十五元;政府做了什麼事情,必須讓人民知道。有人說,米酒是小事,但「二千三百萬人的小事,就不是小事」;政府對於民怨、民瘼,必須非常注意。
筆者認為,先前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也曾說,十三億人的小事就是大事,如今馬總統認為「二千三百萬人的小事,就不是小事」,此話有異曲同工之妙,只希望這不是因為選舉快到了才這麼說。
米酒價格,究竟是不是大事?筆者認為,這是大事,也是小事,因為米酒是民生必需品,有相當的消耗量,由於米酒價格上漲,導致相關食品價格調漲,的確是民眾的大事,但,政府該不該管米酒價格,若是因為盤商囤積哄抬價格,或是因WTO貿易關稅而無法降低價格,的確是政府該解決的大事。如何拿捏「大事」與「小事」,在於為政者的政治智慧。
換言之,只要有相當的政治敏感度,就能針對民眾的大事,從公部門著力,從政策面施力,減少百姓困擾與痛苦,也就等於處理了二千三百萬人的大事。
若以此觀點來看,先前消基會公布「交通十大願景」調查顯示,高達九成五民眾訴求用路人最基本需求—道路平坦,尤其民眾不滿道路隨意開挖、回填品質不良,這個老問題,恐怕政府做得不及格,上屆總統大選,民眾也有同樣呼籲,執政黨上台後,仍無法解決這件「民眾的大事」。
筆者認為,馬總統希望新聞局具體宣導的政績,無非都是已經發生且具有成效的政策,卻忽略仍有許多待解決的「二千三百萬人的小事」。
若政府能正視輿情,也能積極呼應並具體承諾,而非加緊宣導重要政績,民眾對於政府將「小事」看在眼裡,並積極滿足的作為並不會「無感」,若只是強調「我為你們做了多少小事」,恐怕只會引來更多反感,為政者豈可不慎?
鄭佑璋(高雄市/保全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