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肝癌居國人十大癌症第二位,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表示,國人肝癌約九成都是罹患B、C型肝炎引起,很多中壯年族群雖然怕肝病、擔心突如其來的肝癌,但問起自己是不是B、C肝帶原者,卻一問三不知,或是明知自己是帶原者,卻沒有每半年追蹤肝臟變化。
一名五十歲出頭的建設公司董事長,雖然知道自己是B肝帶原者,但覺得沒症狀,也不以為意,每隔一、兩年才追蹤檢查。今年初朋友邀約他一起去做肝臟篩檢,他本來覺得沒必要,但沒想到一檢查,竟發現肝臟有三公分大的腫瘤。
所幸發現得早,也做了早期治療,現在他的體力恢復不錯,能夠跑五千公尺當運動,也成為肝病學術防治基金會的義工。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醫療部主任粘曉菁表示,國內肝癌患者中,最主要的「兇手」就是B、C型肝炎,約占九成,不到一成是酒精性肝炎引起。
台大醫學院教授陳定信也說,罹患B、C型肝炎沒有症狀,讓人疏於防範,也不會去檢查,但病根卻留在體內,等到發生肝硬化、肝癌,已讓人措手不及。
粘曉菁也說,B、C肝帶原者會引發肝炎、肝硬化、肝癌,國內卻有三分之二的帶原者「不知情」,一般人被問起是不是B、C肝帶原,也茫然不知。由於肝癌發病高峰處於中壯年,正處於打拚事業的顛峰,因此基金會也鼓勵二十歲以上的成人應該篩檢一次B、C肝抗原,如果是帶原者,每半年定期抽血、作腹部超音波,追蹤肝臟變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