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工安意外 不見改善成效 經濟部終於撂重話 盼能真正硬起來 並制定防制作法
雲林縣政府才因六輕近兩年不斷發生工安意外,祭出六輕、南亞六個廠房停工檢修改善,惹來台塑方面的不滿,上找中央陳情,喬了好半天,縣政府本月同意讓兩個廠有條件復工,三個廠的復工申請將在周五審查,沒想到,前天晚上竟又有廠房起火。
一年內燒了五次,六輕除了道歉,安撫地方居民外,幾乎看不出改善成效,先前還要求批准進口外勞用於更換管線,被相關部門回絕,報載前天失火後,台塑再度探詢引進兩千五百名外勞更換管線的可能性,勞委會及經濟部對此有意見,認為管線檢查維修屬專業,與一般性外勞不同。
而外界質疑,六輕欲引進外勞,除了人力考量,也是為了以外勞降低更換管線成本,一年賺幾百億元的企業,似乎只在意降低成本,而非提高工安品質,實在不可思議。
六輕廠房管線某種程度上和核能電廠一樣,那怕是次要管線,都需要最高規格的施工,不能馬虎,否則一出事就是出大事;台塑雖以強調合理化降低成本,但成本節約的前提是安全無虞,而不是一古腦的降低成本再降低,置工安品質不顧。
而且,每次六輕廠發生意外,無論是廠房最高主管還是公司高層,不曾在第一時間道歉,而道歉或相關言論也讓人看不出有自省錯誤的誠意,那種精於計算、只想保護自己免於被究責的態度,對比工安意外不斷卻無法徹底解決,令人心寒。
更令人無奈的是,因為台塑是大財團,行政單位始終無法硬起來,除了雲林縣勒令停工,未見中央相關部門嚴格要求六輕改善,立法部門也不打算修改罰款上限(空汙法一天最高罰一百萬元,對六輕是無關痛癢),麥寮居民自力救濟,只有賠償,無法爭得六輕盡快更換老舊管線、加強管理的實質改善,難道整個台灣對六輕束手無策?想來還真該慶幸八輕沒有通過,否則,真不知台灣的居住環境品質、安全,會惡化到什麼程度。
經濟部昨天撂下重話,若台塑未做好工安,六輕五期及對外重大投資,原則上不放行,希望相關部門能真正硬起來,並對六輕或重大工安意外的防制,提出具體作法,別讓受害民眾感到無力與悲憤,生命財產安全能得到保障。
中島(台北市/環境研究者)